“3358号工作人员位于68号架,正向113.25米。”
“实测精确度达到30厘米!”
……
这是兖矿集团赵楼煤矿,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测试现场。最新的煤矿信息化“黑科技”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定位术”。
兖矿方面介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当作业人员被困井下时,能够通过该系统查找到被困人员所在位置进行准确救援。以往,此类定位系统普遍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定位范围30-300米不等,精度偏低,信号抗干扰能力较弱,稳定性难以保证。
去年,山东煤矿安监局提出加快全省煤矿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建设的部署,并要求冲击地压矿井先行建设。赵楼煤矿作为兖矿集团试点单位,率先启动该系统建设,从方案制定,到设备安装,再到最终调试成功,仅用一个月时间。
据悉,该系统基于超宽带(UWB)技术实现人员定位,整套系统由22台定位分站、44个定位天线、22个WIFI通讯模块以及地面总控系统构成,定位信号覆盖7301、7302等采掘工作面和评价为中等及以上冲击危险的巷道,信号覆盖位置定位精确度达到30厘米。所有系统装配硬件均选用防火、抗腐蚀材质,保证标示卡、读卡器等精密元件适应千米井下高温、高湿等复杂环境。
该系统同时支持多系统融合,目前已与赵楼煤矿现有的安全监控、语音广播、无线通讯等系统融合联动。当采掘工作面出现气体超限、人员超限或是其它紧急情况时,系统自动启动联动模式,作业人员的标示卡警示灯会根据实际情况以不同方式闪烁,并由语音广播发出报警。该系统还具有双向呼叫功能,作业人员可向地面监控主机发送求救信号。
精准定位、精准报警、精准求救,所有信息数据的发出和接收都来自于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地面控制中心。在该中心站记者看到,输入井下任一指定人员姓名或ID号,屏幕上即可显示出当前时刻和指定时刻人员所处位置,并能够通过GIS平台,以三维影像演示人员动态运行轨迹,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信息处在可视、可控、可追溯状态。